一提到藥物,想必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治病。但藥物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致病”!俗話說,是藥三分毒。若藥物使用合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若藥物使用不合理,不僅不能達到防病、治病的目的,反而會延誤治療、加重病情,甚至危及生命。
常見的用藥誤區(qū)有哪些?正確用藥的原則是什么?藥師帶您一起來看看——
五大誤區(qū)
誤區(qū)一:不遵醫(yī)囑
擅自增、減、停用藥物
以下不合理用藥現(xiàn)象在生活中很常見,例如“服用藥物一兩天,自覺無效后停止用藥”“吃藥感覺有效便自行加大劑量”“過度擔心藥物的毒副作用,減小服用劑量”等。
藥物治療起效需要一定的療程,并不是吃下去立馬就有效果的,因此私自停藥不可取,需要遵醫(yī)囑、按照療程服用才能發(fā)揮藥物的最大療效。
另外,服用劑量取決于患者的病情嚴重程度以及身體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私自增加劑量可導致藥物毒性的增加,而減少劑量則會影響療效,出現(xiàn)吃了藥卻達不到治療效果的結果。
正確做法:為了您服用藥物的療效最大化以及毒性最小化,請遵醫(yī)囑用藥。
誤區(qū)二:道聽途說,模仿他人用藥
有的患者自診不明確,感到某種疾病癥狀與他人相似,就模仿他人用藥,卻忽視了一人會有多種疾病共存,同一種疾病會有多種癥狀同時出現(xiàn)的可能性。即使疾病相同,人與人之間還存在個體差異和不同誘發(fā)因素等。用藥不對癥,不僅不能治愈疾病,而且還會延誤原有疾病的治療,甚至可能增添藥源性疾病。
前段時間,網(wǎng)傳奧密克戎XBB變異株會引發(fā)嘔吐和腹瀉癥狀,蒙脫石散引發(fā)大家關注。蒙脫石散是一種治療腹瀉時常用的輔助藥物。很多人把它錯誤地理解為止瀉藥。其實,它并沒有止瀉作用,但它有收斂、黏附病毒的作用。
臨床上有蒙脫石散致胃腸道不良反應的報道,主要表現(xiàn)為便秘、肛裂、不完全性腸梗阻等,多因單次劑量過大、服藥間隔時間過短、用藥持續(xù)時間過長等引起,因此大家應嚴格按照其藥品說明書規(guī)范使用。
在此提醒大家注意,任何藥品在治療疾病的同時都有帶來潛在不良反應的風險。尤其多種慢病、多重用藥、肝腎功能不全的老年人,不建議盲目跟風自行加用藥品,否則可能增加不良反應及藥物相互作用風險。
正確做法:切忌道聽途說,隨意用藥。若感不適,及時就醫(yī)。
誤區(qū)三:濫用維生素、抗生素
中藥、保健品
“男子每天8顆維生素吃出肝衰竭”,這是濫用維生素的一個真實病例。盡管維生素是人體必需的一類有機化合物,但若服用過量,超出肝臟負荷,便會使肝臟出現(xiàn)損傷,甚至出現(xiàn)肝衰竭。
濫用抗生素的危害性很大,可對人體聽覺系統(tǒng)、視覺系統(tǒng)、神經(jīng)系統(tǒng)、腎臟、肝臟和心臟等造成損傷,此外還可以使致病菌產(chǎn)生耐藥性。
當前,由于不少人誤以為服用中藥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導致中藥濫用:有的人生病后為了提高藥效,又常常超劑量服用一種或多種中藥。其實,濫用中藥對身體危害很大,甚至會造成肝、腎損害,如馬兜鈴導致腎損傷。
保健品是食品的一個種類,具有一般食品的共性,能調節(jié)人體的機能,適用于特定人群食用,但它不是藥品,不以治療疾病為目的。過度服用補鈣類保健品,不僅會干擾其他微量元素的吸收,還會增加發(fā)生腎結石的風險。
正確做法:請牢記濫用維生素、抗生素、中藥、保健品會危害身體健康。
誤區(qū)四:不關注藥物相互作用
藥物相互作用是指一種藥物改變了同時服用的另一種藥物的藥理效應。其結果可能使藥效加強或副作用減輕,也可使藥效減弱或出現(xiàn)不應有的毒副作用,甚至可出現(xiàn)一些奇特的不良反應,危害用藥者。
正確做法:在服用藥物治療時,應該遵醫(yī)囑用藥,若有增加用藥的新需求,應該咨詢醫(yī)生和藥師。
誤區(qū)五:藥物存放太隨意
藥物保管不當會導致藥物變質、失效,甚至增加毒性。
正確做法:應嚴格按照藥物說明書的要求貯存藥物。一般應注意,低溫貯存的要求是2~10℃,陰涼處貯存的要求是不超過20℃,涼暗處保存的要求是避光貯存且不超過20℃,常溫保存的要求是10~30℃。
需要強調的是,有些對光照敏感、光照后易失效的藥物,應按說明書的要求置于陰暗處或不見光處貯存。
四項原則
一、讀懂說明書,對癥用藥
很多人在不舒服的時候自己買藥吃,自我藥療可以,但是一定要注意藥物的適應證。只有對癥下藥,才能達到治療目的。不過,說明書上的適應證往往使用了較多的專業(yè)名詞,大家有不明白的地方一定要找藥師咨詢,不能糊涂地服用。
說明書上禁忌癥所列出的內容,即不能服用此藥物的情況。牢記藥物禁忌癥是保證用藥安全的關鍵。例如,阿司匹林腸溶片的說明書要求“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禁用”,如果胃、十二指腸潰瘍患者用了,可能會導致消化道出血。
另外,某些感冒藥標明“嚴重高血壓患者禁用”,那么,嚴重高血壓的患者不可服用此藥物治療感冒,如果使用可能會進一步升高血壓,帶來危險。
二、了解用法用量,正確用藥
要讀懂藥物說明書中藥物的服用時間、方法、劑量、頻次以及有無特殊服用要求,并嚴格按照要求服藥。服藥前可以通過問自己以下幾個問題來保證服用劑量、頻次以及方法等的準確性:
1.該藥物需要在飯前還是飯后服用?能否空腹服用?不同藥物對于服用時間要求不同,需要注意。
2.必須整片吞服還是可以掰開服用?緩釋片一般整片吞服不可掰開,除非藥品有刻痕,且有服用半片劑量的需要時,方考慮從刻痕處掰開服用。
3.每天吃幾次?每次多大劑量?服用劑量與頻次需要牢記心底。
4.對于不同的病情,服藥方法是否有不同?舉個小例子:阿司匹林用于解熱鎮(zhèn)痛時,一次服用0.3~0.6克,1日3次,而用于抗風濕時,一日3~5克,分4次口服。
三、看清注意事項,避免不良反應
藥品說明書中的注意事項對用藥安全起到非常重要的提示作用。比如,鹽酸西替利嗪的注意事項中提到司機、操作機器或高空作業(yè)人員慎用。就是因為這個藥的不良反應中有困倦、嗜睡、頭痛、眩暈等癥狀,因此特意進行提示。
服用正常劑量的藥物之后,可能出現(xiàn)的所有有害的或與用藥目的無關的反應,都可稱為不良反應。不要看到說明書上列了很多不良反應,就以為這藥很危險。因為列出的不良反應不一定都出現(xiàn)。反過來講,列出不良反應少的藥物也不一定就特別安全。而且,列出的不良反應越詳細,在一定程度上還反應出藥物已經(jīng)作過了充分的藥理和臨床驗證。
總之,在服藥之前,大家要充分了解藥物的不良反應,并密切觀察服藥后的反應、狀態(tài)。一旦出現(xiàn)不良反應,須盡早就醫(yī)。
四、留意貯存條件,看準有效期
密切注意說明書上注明的貯存方法、有效日期等信息。例如,藥物要妥善保存,有的需要避光貯存,有的需要低溫貯存,等等。保存藥物應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服用藥物時,一定要看準藥物的有效期限。過期藥千萬別吃,該扔就扔,千萬別因小失大。另外,藥品是有害垃圾,需要規(guī)范處理。
沒有絕對安全的藥物,只有安全用藥的患者。遠離用藥誤區(qū),爭做一個安全合理用藥的達人。牢記用藥原則,為自己的健康保駕護航!